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凯发·k8(国际) - 官方网站·一触即发|【河北自驾之旅】暖泉镇的故事(中)打树花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30    次浏览

全图文版,请关注:微信公众号:zixutang520微信名称:紫旭棠的流年之爱或:紫旭棠的新浪博客【河北自驾之旅】暖泉镇的故事(中)打树花时间:2016-07-09近乎喜爱一切传统民俗活动。无论是关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的,还是关乎岁时节日、游艺竞技的精神生活的,甚至关乎手工作坊、工业酿造等社会生产的。我对它们,都没有抵抗力,拥有无以伦比的兴趣,如有机会,定然是要逐个儿去看看的。这一次,我们为着要看打树花,才来的暖泉镇。打树花,光听名字就稀罕——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树花,却不是焰火,不是烟花,它是滚烫铁水与古老城墙激情碰撞开出的花儿,比星光还灿烂,比花朵还绚丽。所有的民俗,都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与生活,逐渐形成起来的,并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这里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、精神内涵,便足令人神往了。打树花,便是暖泉镇的古老民俗活动之一。话说五百年前的暖泉镇,有好多的铁匠作坊。每逢年节,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,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热闹喜庆,但买不起烟花,便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,他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,万朵火花迸射,好似烟花朵朵开。渐渐的,这种特别的“烟花”,成了普通老百姓年节的一个庆祝方法。于是,“富人放烟花,穷人打树花”,代代流传,延续至今。时至今日,网络发达,每逢寒冷冬日,便总是不经意地接收到许多打树花的资讯,那一树树火花儿,让我惊艳了一回又一回,一年又一年。去看打树花,一直都在我的心愿清单上。两年前的暑假,差点就成行了,因家里有事而失之交臂,两年后,也是暑假,刻意寻来,只为续解这份情结。深切地了解自己,亦曾分析过那份喜爱,必然不单纯是为着其中的文化韵味与历史铺陈。或许,潜意识里,仍住着一个充满好奇、对年节有着热切期盼的孩童。而中国的传统民俗,大部分都与年节有关——期盼年节,盼的不是节日里的吃食,漂亮的新衣,而是那种喜庆、团圆、热闹、温暖、欢腾和充满希望的氛围。那让一个孩子,充满幸福感与安全感。那天的微信里写:这一路,都在邂逅曾经的梦想。土豆花是邂逅,后来的鸡鸣驿,也是邂逅,打树花却不是。纵观小镇全景之后,爬下山坡,驱车回到打树花广场,与农家院老板娘订票。如今打树花已经成为暖泉的招牌表演节目,不必非等到年节才能看到,平常周末都有演出,且有分室内、室外两种。打听了一下,室内表演,应该是由专业演出公司承办的演出,收益归公司;室外表演,则是暖泉镇上自己张罗的,收益归镇上,门票自然是便宜些的。 对游客来说,两者各有利弊,专业演出自然更专业正规,包装布景编排都没说的,节目还有个主题,名叫《天下第一堡》;而镇上的表演,演员大概都是本镇的居民吧,不能指望是多么精美的演出。但是,我们选择的,是室外表演。只有一个原因,室外打树花的表演,时长远远超过室内表演。我们终究是为了看打树花而来,一定要看个过瘾啊。进场时,尚还满场虚位,原以为萧条,不知表演精心否。演出开始,竟已座无虚席。趁着无人时我们已对台上台下,乃至后台都做了一番查探。棠以手去抚墙上累累锈迹,揣摩,那是多少次的铁水相击才积下的。舞台侧面廊棚下,铁炉子架起了锅,炉膛里的火苗也已窜起来,鼓风机吹得火星飞溅,不停地添炭加铁,火光熊熊中,废铁被炼成金灿灿的铁水。铁水在锅里持续保持着高温,等待着使命必达。月上柳梢,星星眨眼,天幕一片墨蓝,演出开始了。大屏幕徐徐展开,露出其后十米高的仿制城门,青砖,锈迹,庄严,沉默。一锅铁水抬上来,戴斗笠、穿厚棉衣羊皮马甲的民间艺人,手执木勺稳稳站定,并没做什么花俏的表演姿势,甚至没有太大的弯腰挺身的动作,几个利落地挥洒,倾刻间眼前划过美丽的光弧,然后爆裂出巨大的火花雨,一篷又一篷,漫天洒落,只比烟花更璀灿,带着光之炫动火之魅力,几乎把人影遮没。看得人目眩神驰。还没等醒过味儿来,这一锅滚烫的铁水已全部泼洒出去,艺人收手下台,而那最后一篷火花雨,如慢动作一般,明明灭灭,缓缓陨落。若一帘幽梦,意犹未尽。没料到真正的打树花,只一出场,便如此震撼和惊艳。这一刻,心跳乱了,小鹿乱撞。那样心动的感觉,不能描摹,找不到精准的解释。只觉得,不枉我们来这一趟。接下来,便是歌舞。锣鼓喧天,呐喊声声,羊皮袄红飘带,红红火火;划旱船,舞狮子,舞龙,小伙子的飞叉,大姑娘的烟袋杆,扭秧歌,随着五光十色的烟光变幻,恰到好处的音响配乐,那叫一个热闹喜庆。虽料到是古镇自己村民表演,但没料到水准还蛮高的,至于演员,或许没有专业演员的漂亮和身段妖娆,没有专业编排设计的唯美,但胜在接地气,且是很有生命力的演出,颇有原汁原味儿的味道,蔚县特色也尽皆融入于歌舞:一曲蔚州酒令,男儿飒爽粗犷,小媳妇泼辣娇媚;一盆蔚州本地口音的搋黄糕,诙谐风趣,反串的男演员表情到位,令人发噱。整场演出五十分钟到一小时,是由打树花表演与歌舞表演穿插进行的,一场歌舞过后,打树花的艺人再次登台。如此轮换,大约一共打了五六遍树花的样子,果然是过瘾。如此穿插表演的安排,我想,可能是因为铁水炼制需要时间,一锅一锅炼来,总要有个时间差吧。几次打树花表演,无疑都是视觉盛宴,细细品味,场面其实各有不同。有的,不急不慌,漫天火花,落英缤纷,洋洋洒洒,说不出的舒畅自在;有的,表演艺人会趁着前一篷花雨刚绽放,接连再泼上几勺铁水,错落有致,此起彼伏,营造出更加热烈的场面。看得人心潮澎湃,眼泛珠光。正如主持人朗朗的讲解:这是生命的火花,这是劳动人民自豪与幸福的火花。1600度的铁水,驱散了邪恶,打出了豪气,打出了希望,打出了和谐与平安,打出了吉祥与震撼。万树金花,瞬间怒放,珠落玉盘,声声脆响……表演中场,“打树花”表演者王师傅被请至台前。据介绍,这是打树花的第四代传人。打树花是一项技艺,一门功夫,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,据说,2013年整个暖泉镇总共只有4人会打树花,如同很多古老技艺一样,它也迫切需要传承者。打树花并不轻松,它需要强劲的力量和挥洒的技巧,一勺铁水,远比你想象中的要沉重,更何况将其扬上十米高的城墙;它还需要沉着冷静,胆大心细,你得站得稳,不惧高温,尽管头带斗笠反披羊皮袄用来防烫,那也避免不了漫天火花的溅伤。树花艺人展示了他的工具,那柄舀铁水的木勺子。这柄木勺,要如何承受铁水的1600度高温的考验呢,了解过后,你就不得不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。是的,打树花,打的是豪气,打的是希望,打的是吉祥,同时,打的也是智慧。这一晚,火树银花不夜天。走出表演场,仍旧回味无穷,喜乐无限,恨不得紧跟着再看一场。绝对是值回票价的表演,我要大力推荐,不必刻意去看,但到了暖泉,请一定不要错过。第二天,镇上闲逛。穿过一条小街,不经意逛到了北官堡堡门处。上一篇里讲到,暖泉镇明清辉煌时期,小镇先民在小小的镇上修了北官堡、西古堡和中小堡三个城堡,而今只有西古堡尚存。而北官堡,建于明太祖时期,是三座城堡中最古老的一座,那里,正是500年非遗“打树花”的发源地。北官堡还存留一座堡门,堡门上屹立着魁星阁,十分高大宏伟。镇上的居民,就在这锈迹斑斑的城墙下穿梭往来,门洞仿若时光隧道,古今画面在现实与幻想中交替着。不得不说,表演现场那座仿制的堡门几可乱真,并布满一样的锈迹,但是,一想到眼前的才是五百年以来真实的痕迹,心中便微澜乍现。北官堡堡门对着小小的观音殿。阳阳在那里等我们。墙影下,几位叔叔大爷纳凉聊天,阳阳坐在其中,毫无违和感。那个画面,时至今日,看了仍是令我们会心一笑。